赤芍 中药赤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的根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赤芍

拼音名:Chi Shao

别名:木芍药,草芍药赤芍药,红芍药。

中药赤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8~9月采挖,去除地上部分及泥土,晾晒至半干时,捆成小捆,晒至足干。

 

原形态

芍药,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数枚鞘状膜质鳞片。叶互生;叶柄长达9厘米,位于茎顶部者叶柄较短;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7.5~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软骨质细齿,两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近革质。花两性,数朵生茎顶和叶腋,直径7~12厘米;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厘米,宽1~1.7厘米,绿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长3.5~6厘米,宽1.5~4.5厘米,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或粉红色,栽培品花瓣各色并具重瓣;雄蕊多数,花丝长7~12毫米,花药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先端裂片钝圆;心皮2~5,离生,无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圆形,长2.5~3厘米,直径1.2~1.5厘米,先端具椽,花期5~6月,果期6~8月。

川赤芍,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圆柱形,单一或分歧,直径1.5~2米。茎直立,有粗而钝的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9米;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呈宽卵形,长7.5~20厘米;小叶成羽状分裂,裂片窄披针形或披针形,宽4~16毫米,先端渐尖,全缘,上面深绿色,沿叶脉疏生短柔毛,下面淡绿色,无毛,叶脉明显。花两性,2~4朵,生茎顶端和叶腋,常仅1朵开放,直径4.2~10厘米;苞片2~3,披针形,长3~7厘米,分裂或不裂;萼片4,宽卵形,长1.7米,宽1~1.4厘米,绿色,宿存;花瓣6~9,倒卵形,长2.3~4厘米,宽1.5~3米,紫红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花丝长5~10毫米,花药黄色;花盘肉质,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5,离生,密被黄色绒毛,柱头宿存。蓇葖果长1~2米,密被黄色绒毛,成熟果实开裂,常反卷。花期5~6月,果期7~8月。

草芍药,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粗大,多分歧,长圆形或纺锤形,褐色。茎直立,有时呈微红紫色,无毛,基部生数枚鞘状鳞片,叶互牛,纸质;叶柄长5~12厘米;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长14~28厘米;顶生小叶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9.5~14厘米,宽4~10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或有时沿叶脉疏生柔毛,小叶柄长1~2厘米;侧生小叶比顶生小叶小,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5~10厘米,宽4.5~7厘米,具短柄或近无柄;茎上部叶为三出复叶或单叶。花两性,单朵顶生,直径7~10厘米;萼片3~5,宽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2~1.5厘米,绿色,宿存;花瓣6,倒卵形,长3~5.5厘米,宽1.8~2.8厘米,白色,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长1~2厘米,花丝淡红色,花药长圆形,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心皮1~5,离生,无毛,柱头大,扁平,宿存。蓇葖果卵圆形,长2~3厘米,成熟果实开裂,反卷,内面呈鲜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毛叶草芍药,本植物的形态特征与草芍药的主要区别在于小叶背面密生长柔毛或绒毛;花瓣白色。

美丽芍药,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无毛。叶互生,纸质;时柄长4~9厘米,无毛;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长15~23厘米;顶生小叶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9~16厘米,宽3~6.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常下延,全缘,两面无毛;侧生小叶长圆状狭卵形,长7~9厘米,宽3~3.5厘米,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无毛;小叶柄长10~15毫米。花两性,单生茎顶,直径6.5~9厘米;苞片线状披针形,比花瓣长;萼片5,宽卵形,长1~1.5厘米,宽9~12毫米,绿色,宿存;花瓣7~9,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3.5~6.5厘米,宽2~4.5厘米,红色或玫瑰色,先端圆形,有时稍具短尖头,基部楔形;雄蕊多数,长约1厘米,花丝淡红色,无毛,花药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4,离生,密被黄褐色短毛,少有无毛,花柱短,柱头外弯。蓇葖果长3~3.5厘米,直径1~1.2厘米,被黄褐色短毛或近无毛,先端具外弯的喙。花期4~5月,果期6~8月。

窄叶芍药,多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块根纺锤形或近球形,直径1.2~3厘米。茎直立,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5~9厘米;叶为一至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宽卵形,长9~17厘米,宽8~18厘米;小叶羽状分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6厘米,宽3~8毫米,很少达1厘米以上,先端渐尖,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花两性,单朵顶生,直径5.5~7厘米;苞片3,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3~15毫米;萼片3,宽卵形,长1.5~2.5厘米,带红色,先端具尖头,宿存;花瓣9,长圆形,长3.5~4厘米,宽1.2~2厘米,紫红色,先端啮蚀状;雄蕊多数,花丝长4~5毫米,花药长圆形;花盘不明显;心皮2(-3),离生,幼时被疏毛或无毛。蓇葖果,无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块根芍药,本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窄叶芍药的主要区别在于心皮(2)-3,密被淡黄色柔毛;果密被黄色柔毛。

 

药材性状

芍药根,圆柱形,稍弯曲,长10~40厘米,直径0.6~3厘米。表面褐色或黑棕色,粗糙,有粗而略扭曲的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外皮易脱落。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部窄,色较深,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时具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

川赤芍根,长5~20厘米,直径0.5~2.5厘米。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偶有落皮层形成的斑痕。质松,易折断,断面皮部黑褐色,木部黄白色。味微苦,涩。

草芍药根,类圆锥形,直径约至1.5厘米。表面棕褐色或棕红色,有细密纵皱纹。质硬脆,断面皮部类白色,木部色较深,有放射状纹理。味微甜,涩。

毛叶草芍药根,长圆柱形,扭曲,直径0.6~2.6厘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皮孔。断面类黄色或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明显。气微香,味微苦,涩。

美丽芍药根,圆锥形,扭曲,长5~17厘米,直径0.5~2.6厘米。表面纵皱纹细密,有落皮层形成的大块斑痕,皮孔不明显。质硬脆,断面棕褐色。气微香,昧微苦,涩。

窄叶芍药根,纺锤状或类球形,长2~8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褐色,有纵皱纹。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紫色,有明显的放射状裂隙,其间可见白色片状膜。味微甜,涩。

块根芍药根,纺锤形或类球形,长2.5~1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褐色,具纵皱纹。质硬,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紫色,具放射状裂隙。味微甜,涩。以条粗长,断面粉白色,粉性大者为佳。

显微鉴别:

芍药根,木栓细胞5~10列,棕色。皮层为10余列薄壁细胞,外侧的细胞角隅处增厚,有的可见大型纹孔,有的有分隔形成母子细胞。韧皮部筛管群于近形成层处较明显,有的筛管群与其相对应的形成层内侧无导管。形成层明显,呈微波状环。本质部约占根直径的7/10;木射线宽7~49列细胞;导管成群或与木纤维切向交互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川赤芍根,落皮层有的可见。皮层,韧皮部中有时可见管状封闭组织,其中央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分泌物。

草芍药根,木质部中心有导管束2~3个,向外作扇状或放射状分叉;导管多径向整齐排成1~2列或单个散在,数个成群,或切向相集与木纤维交互排列。

毛叶草芍药根,落皮层有时可见。皮层,韧皮部常可见管状封闭组织。根头部有近无色的石细胞。

美丽芍药根,形成层区呈深波状环。木质部导管束发达,略作多次分叉;木纤维较少,多单个或2~3个位于导管旁。

窄叶芍药根,皮层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石细胞不规则长圆形或类多角形,黄绿色,壁极厚,孔沟树状分枝。导管成群或被木纤维分隔而散在,近形成层处较多,向内稀疏径向排列,近中心有导管束3个,中央有稀疏导管群和木纤维。草酸钙簇晶主要分布于皮层。

块根芍药根,木栓细胞4~10列,甚扁平。皮层有断续成环的石细胞群,石细胞黄绿色,壁极厚,孔沟呈树状分枝。韧皮部筛管群于近形成层处较明显。木质部占根直径的4/5,导管于近形成层较多,向内渐稀疏径向排列,近中心有3个导管群;木纤维散列于导管间。根中央有稀疏导管群和木纤维,有的可见石细胞。赤芍草酸钙簇晶主要分布于皮层。

粉末特征:

芍药根,粉末棕褐色。草酸钙簇晶众多,散在或存在于延长的具分隔的薄壁细胞中,每子细胞通常含簇晶:1个,少2个,直径8~40μm。另有方晶,长约至36μm。木纤维主要为纤维管胞,长梭形,末端长尖,斜尖或钝圆,直径15~28μm,壁厚4~8μm,具缘纹孔,纹孔斜裂缝状;韧型纤维长梭形,直径14~24μm,壁厚4~9μm,具斜纹孔。导管主要为具缘纹孔或网状,梯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5~70μm,穿孔板有1~4个穿孔。木栓细胞棕色或紫棕色,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长18~125μm,壁较薄,平直或微波状弯曲,有的含棕红色物。淀粉粒单粒卵圆形,直径3~15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复粒少,多由2分粒组成。

川赤芍根,褐色。管状封闭组织多破碎,断面观可见由4~8列木栓细胞围成的类圆形腔,其内薄壁细胞含红棕色物质。草酸钙簇晶直径12~43μm。纤维管胞直径为15~30μm,壁厚4~10μm;韧型纤维直径14~36μm,壁厚4~12μm。梯状或网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5~75μm,穿孔板具1~4个穿孔。

草芍药根,淡褐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6~57μm。纤维管胞直径18~34μm,壁厚4~8μm;韧型纤维直径约16~27μm,壁厚6~11μm。网状或梯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0~70μm,穿孔板具l-5个穿孔。异型木纤维类三角形,石细胞状,长至137μm,壁厚6~15μm,纹孔类圆形。异型导管分子不规则多角形,长圆形或类三角形,有网状具缘纹孔。

毛叶草芍药根,淡灰褐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1~43μm。石细胞类方形或长圆形,长约至195μm,壁厚8~25μm,孔沟及层纹明显。纤维管胞直径17~39μm,壁厚约3~8μm;韧型纤维直径13~36μm,壁厚3~10μm,有的壁具斜向条状增厚。

美丽芍药根,褐灰色。草酸钙簇晶直径20~71μm。纤维管胞直径14~30μm,壁厚4~11μm;韧型纤维直径14~22μm,壁厚6~10μm。网状或梯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5~81μm,穿孔板具1~5穿孔。

窄叶芍药根,褐灰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5~40μm。石细胞类方形,类长方形,类三角形,长条形,有的具突起,壁极厚,层纹明显,纹孔细密,孔沟树状分枝。纤维管胞直径15~36μm,壁厚4~8μm;韧型纤维直径14~33μm,壁厚5~10μm。具缘纹孔或网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60μm,穿孔板具1~3穿孔。

块很芍药根,褐灰色。草酸钙簇晶直径约至40μm。石细胞黄绿色,类方形,类长方形,类三角形或长条形,有的有突起,长41~178μm,壁极厚,稍厚或较厚,层纹明显,孔沟分枝。木纤维主力纤维管胞,直径约至36μm,壁厚约至10μm。具缘纹孔或网状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60μm,穿孔板有1~3个穿孔。此外有棕色木栓细胞及细小淀粉粒。

 

药理作用

抗血栓形成作用:赤芍煎剂15~20克(生药)/千克给大鼠灌胃,使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长度缩短,重量减轻;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表明对血凝有显着抑制作用。赤芍提取液125~250毫克(生药)/ml,除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外,250毫克(生药)/ml也明显抑制凝血酶凝集牛纤维蛋白原,在500~1000毫克/ml时均完全不凝。此外能激活纤溶酶原,使凝固的纤维蛋白溶解,因此赤芍通过抑制凝血酶和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抗血栓作用。赤芍精(d-儿茶精,d-catechin)200毫克/只灌服,每日1次,连续46日,使高脂饲料饲养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时间,血小板血栓形成时间和血栓形成时间显着延长,血栓长度和湿重显着低于对照组。赤芍精对高粘滞血冠心病患者也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使中,低切速下全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草芍药浸膏片能使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细胞比容明显降低。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赤芍提取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二磷酸腺苷(ADP),烙铁头蛇毒(TMVA)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着抑制作用,并使血小板粘附与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内cAMP含量升高。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801,802在5×l0~4~5×l0~3毫升/L时对ADP和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802作用最强,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尚有解聚作用。3药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降低大鼠肝线粒体氧耗量,呼吸控制率和减少磷/氧(P/O)比值等作用颇为一致,表明3药的抗血小板作用与干扰血小板的能量代谢有关。赤芍精抑制兔富血小板血浆(PRP)与AA孵育时血栓烷A2(TXA2)样物质的生物合成,使其生成物对兔主动脉条的收缩幅度显着降低,表明赤芍精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对抗TXA2的促聚集作用有关。给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静滴赤芍精可使扩大聚集型血小板的百分数与聚集数显着减少,表明能使增高的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明显降低。上述实验表明,赤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可能与干扰血小板的能量代谢,抑制TXA2的生物合成及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等有关。

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赤芍浸膏片5克(生药)/千克,每日服1次,连用10~15星期,使高脂血兔的血浆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显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及HDL2~Ch显着高于对照组;Tch/HDL-Ch,Tch/HDL2~Ch,LDL-Ch/HDL-Ch和LDL-Ch/HDL2~Ch比值显着降低,同时使高脂血症所致血栓烷A2/前列环素(TXA2/PGI2)比值趋于正常。此外并可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动脉壁脂质,钙和磷脂及主动脉斑块面积。赤芍抗动脉硬化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蛋白组分比值,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减少钙沉积于动脉壁,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TXA2/PGI2平衡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而增加动脉壁内cAMP浓度等有关。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赤芍(草芍药)煎剂对离体蟾蜍心脏和家兔在位心脏,小剂量(l:0.5,0.05毫升)轻度抑制,使心率减慢,搏出量减少;大剂量(1:0.5,0.15毫升)明显抑制,并有传导阻滞。血管灌流使蟾蜍内脏,后肢和离体兔耳血管轻度扩张。以0.2%赤芍注射液灌流大鼠离体心脏,使冠脉流量增加28.4%。给麻醉犬动脉注射也使冠脉流量增加,静脉注射除增加冠脉流量外,也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这些作用不受利血平预处理影响,可能为直接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赤芍注射液,使心肌86Rb摄取量增加,表明使心肌营养血流量增加,此作用可被普萘洛尔抑制,表明与β-受体有关。对大鼠烫伤后早期出现的心脏功能降低,赤芍注射液10克(生药)/千克灌胃,有一定缓解和改善作用。赤芍注射液1克/千克肌内注射,对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兔有治疗和预防作用,使肺血管扩张,肺血流改善,肺动脉压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心功能改善。赤芍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也有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右心功能和血液流变性等作用。草芍药浸膏片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也有相似作用。赤芍注射液40克(生药)/千克和80克(生药)/千克腹腔注射,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的存活时间。8克/千克静脉注射对脑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40克/千克灌胃,也能延长小鼠减压缺氧的存活时间。

抗肿瘤作用:赤芍正丁醇提取物(赤芍D)1~2克/千克腹腔注射,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抑制率为31%-49%。赤芍水提取物(赤芍A)或70%乙醇提取物(赤芍C)单用对S180实体瘤无明显作用,当与阈下剂量的环磷酰胺合用时则有明显抑制作用;赤芍A,C对615小鼠白血病无明显作用,而与小剂量甲氨蝶呤合用时,可显着延长615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肿瘤组织中的cAM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赤芍A,C,D可分别增加S180实体瘤,S180腹水癌或Lewis肺癌组织中的cAMP水平,此作用可能与抗癌或抗癌增效作用有关。S180实体瘤小鼠的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比正常高2~3倍,赤芍A2克/千克腹腔注射,可使其明显降低,此作用也可能与抗癌增效有关。赤芍A或C单用促进Lewis肺癌自发性转移,小剂量环磷酰胺也无明显影响,但与赤芍A合用可显着减少此肺转移。

保肝作用:赤芍注射液3.3毫克/ml,1.67毫克/ml和0.7毫克/ml,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的DNA合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有良好影响。赤芍注射液3.75克/千克静脉注射,对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使动物存活率增加,肝脏萎缩与丙氨酸转氨酶明显低于对照组,FN(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主要调理素)高于对照组。保肝机制可能是提高大鼠血浆纤维联结蛋白(PFN)的水平,从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加强调理素活性,以保护肝细胞,防止肝脏免疫损伤和促进肝细胞再生。赤芍801,24毫克/千克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2星期,对大鼠肝脏和心脏羧基酯酶(CEase)活性均有明显诱导作用,此作用有促进体内水解过程,促进体内毒物排泄的作用。d-儿茶精100毫克/千克或50毫克/千克腹腔注射,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肝线粒体急性损伤有保护作用,能降低模型动物肝线粒体膜脂质流动性,增加肝线粒体还原型谷脸甘肽(GSH)含量,降低Ca叶+摄取和脂质过氧化物生成,通过对抗乙醇的毒素作用,缓解肝线粒体膜结构的急性损伤。

其他作用:赤芍成分没食子酸的衍生物没食子酸丙酯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能明显抑制硫酸亚铁和维生素C等诱导的线粒体肿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可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赤芍对正常离体豚鼠回肠无明显作用,但能解除乙酰胆碱所致肠痉挛。赤芍正丁醇提取物3克/千克皮下注射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肝脏重量,对溶血素生成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无明显影响。川赤芍提取物对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受体有显着抑制作用。赤芍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草芍药煎剂灌胃,可使家兔血糖暂时升高,窄叶芍药水-醇提取物有显着镇静和一定的镇痛作用,还能提高胃液的酸度,增进食欲和消化功能。

 

药材毒性

赤芍注射液(水提醇沉)小鼠静脉注射的最大耐受量为50克/千克,猫的最小致死量>186克/千克,赤芍D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4.6克/千克,赤芍C为2.9克/千克,赤芍A为10.8克/千克。

 

鉴别方法

取赤芍粉末0.5克,加水10毫升,煮沸,滤过,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生成蓝黑色沉淀。(检查鞣质)

薄层色谱:取赤芍粉末0.5克,加乙醇10毫升,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毫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甙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毫升含2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品质标志.赤芍含芍药甙(C23H28O11)不得少于2.0%。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4~10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血虚无瘀之症及痈疽已溃者慎服。

  • 《本草经集注》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 《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
  • 《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各家论述

  • 论赤芍止痛 陶弘景:芍药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减当归
  • 李东垣:赤芍药破瘀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仲景方中多用之者,以其能定寒热,利小便也。
  • 论赤芍为肝家血分要药 缪希雍:木芍药色赤,赤者主破散,主通利,专入肝家血分,故主邪气腹痛。其主除血痹,破坚积者,血瘀则发寒热,行血则寒热自止,血痹疝瘕皆血凝滞而成,肢凝滞之血,则痹和而疝瘕自消。凉肝故通顺血脉,肝主血,入肝行血,故散恶血,逐贼血。营气不和则逆于肉里,结为痈肿,行血凉血,则痈肿自消。妇人经行属足厥阴肝经,入肝行血,故主经闭。肝开窍于目,目赤者肝热也,酸寒能凉肝,故治目赤。肠风下血者,湿热肠血也,血凉则肠风自止矣。
  • 《本草求真》论赤芍,白芍功效之异同 黄宫绣: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故凡腹痛坚积,血瘕疝痹,经闭目赤,因于积热而成者,用此则能凉血逐瘀,与白芍主补无泻,大相远耳。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赤芍
分类:根茎类
别名:赤芍药草芍药红芍药木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