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 中药蜂毒为动物中华蜜蜂排出的毒汁

蜂毒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神经痛;高血压;荨麻疹;哮喘。
 

蜂毒

拼音名:Feng Du

英文名:Bee Venom

别名:蜜蜂毒素。

中药蜂毒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等的工蜂尾部螫刺腺体中排出的毒汁。现广泛采用电刺激取蜂毒法。取毒器由一个金属丝制的栅状电网下面绷一层薄膜。此取毒器与一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为具有可调电压的直流电源和一个电流断续器组成的线路结构。取毒时将取毒器置于蜂箱门口。蜜蜂触及电网就螫刺下面的薄膜而排毒,螫刺拔出后蜜蜂可继续生活。蜂毒粘在膜的下面,干燥成胶状物,取下膜将蜂毒用水洗下即可。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避光,或将蜂毒制成注射剂用。

 

原形态

中华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头略呈三角形。胸部3节。翅2对,膜质透明。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

意大利蜜蜂,体似中华蜜蜂,但较之为大。

 

药材性状

新鲜蜂毒为透明液体,具芳香气,味苦。但室温下很快干燥成类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体,微透明而闪亮,气微香,刺激性较强。

 

药理作用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大白鼠经蜂(意大利种)螫后,肾上腺维生索 C与胆甾醇含量均降低,两者的降低有平行的趋势,而以维生素 C降低较明显,此作用与注射促皮质激素相似,1只蜜蜂的蜂毒螫入大自鼠,其效果约等于4个单位的促皮质激素的作用。临床上蜂毒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麻疹,支气管哮喘等。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蜂毒的有效成份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而发挥治疗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蜂毒2.5毫升/千克给予小白鼠,可延长环己巴比妥,水合氯醛,乌拉坦的催眠作用;同剂量可以防止士的宁,烟碱所引起的惊厥,但不能对抗五甲烯四氮唑所引起的惊厥。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蜂毒0.1的0.2毫升/千克对猫,狗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下降及心跳加快,此毒素对末梢的M-胆碱能受体及中枢的 N,胆碱能受体表现解胆碱作用;并能防止乙酰胆碱,氨甲酚胆碱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降压,但对金雀花碱,肾上腺素刺激交感神经所产生的血压变化则无影响。除去蜂毒中的刺激部分(所得者称Forgenin-及 Apicur),于在体兔耳灌流时使血管稍扩张,流出的液体可抑制离体蛙心;但静脓注射于在位兔心并无影响,对阿托品处理后的家兔有升压作用,并使家兔血球溶解。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蜂毒制剂Melissin不增加消化液的量,但可减少食物引起的胃液分泌,活动减弱,此作用主要为神经机制, 可用于胃分泌功能亢进的患者。蜂毒可使离体大白鼠肠管张力增加,罂粟碱,解痉素 Spasmoly-tin可拮抗之,但阿托品则否。

其他作用:蜂毒有镇痛作用,可用于各种神经痛。并能抗菌,用1∶50000的蜂毒水溶液可抑制细菌生长。由于其提高机体防御机能,可促进患病机体恢复。用于亚急性红斑狼疮 Forgenin与 Apieur对蛙运动神经末梢及家兔角膜有麻痹作用。

 

药材毒性

蜂毒引起的毒性反应:1.局部反应:蜂螫机体后,引起疼痛,起泡,灼热,浮肿等炎症反应,蜂毒涂于完整皮肤上,不起任何作用,但对粘膜则引起显着反应;蜂毒进入胃肠道时,很快被酶分解而失去毒性,因此临床应用不宜口服。

全身反应:取决于蜂毒的量与机体的敏感性,蜂毒与蛇毒一样,能伤害血管内皮,并引起大多数内服出血(解剖死于蜂毒之小白鼠),其1∶30O000表现溶血作用,并可引起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舒张,特别是内脏血管,此外还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产生降压。蜂毒对神经系统的毒害,表现在动物发生阵发性痉挛及强直性痉挛,最后麻痹,呼吸停止而死亡。蜂毒的半数致死量:小自鼠皮下注射18.3±0.92毫克/千克,腹腔注射3±0.41毫克/千克;大白鼠皮下注射31.5±6.7毫克/千克,腹腔注射7.5± O.34毫克/千克。

临床使用过程可出现同部皮肤发痒,头昏,恶心,全身无力,脉速,体温升高及嗜眠;妇女,小孩和老人对蜂毒较敏感,一般人只要200~300只蜂螫才出现毒性症状,500只蜂螫可致死;但对蜂毒过敏者,只要1只蜂螫便会引起全身反应;养蜂人血中能产生耐毒物质,即使大量蜜蜂螫刺,亦无反应。四有认为蜂毒与组织胺一样促进胃液分泌,对心脏,呼吸,血压,离体肠管,子宫,皮肤血管的反应亦同;500个蜂毒囊,以5毫升蒸馏水所得的浸出液中游离甲醛含量为1.25O22克/100毫升,蜂毒与甲醛均能破坏血球,使草履虫细胞溶解,如将蜂毒中游离酸中和,则上述作用消失,因此认为从蜂毒的化学与生物学反应看来,其作用与甲醛,组织胺有关。

 

鉴别方法

  • 取蜂毒少许,加1米ol/L氢氧化钠溶液1毫升,摇匀,加5%硫酸铜溶液2~3滴,即呈玫瑰红色或蓝紫色。
  • 取蜂毒加水配成0.03%的溶液,于280+/-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 取蜂毒0.16%水溶液20μl,在醋酸纤维薄膜上点样,以含1.9%甲酸铵的1.5%乙酸液为缓冲液,于8米A和40V电泳俯中电泳40分钟,用考马斯亮蓝S-250染色,即出现三条蓝色色带,其中间的较粗的一条色带为蜂毒多肽。
 

性味与归经

味辛;苦;性平;有毒;归肝;肺经。

 

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神经痛;高血压;荨麻疹;哮喘。

 

使用方法

蜂毒有活蜂螫刺法及蜂毒注射法两种。活蜂螫刺法:每闪用1~5只蜂,用手捏住蜂头,将蜂尾贴近患处皮肤,使之螫刺,约1分钟后,将蜂弹去拔出蜂针,第2日或隔日再行刺螫。蜂毒注射法:选用患处痛点,穴位及四肢穴位的皮内或皮下轮换注射,用量从每次1~3蜂毒单位(每1蜂毒单位含蜂毒0.1毫升)开始,后逐日增加1~2蜂毒单位,直至每日10~15蜂毒单位,再逐日下降到每日3~5蜂毒单位,维持1~2个月,每疗程 总量约200~300蜂毒单位,间歇3~5天进行第2疗程。

 

用药宜忌

结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肾脏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及对蜂毒过敏者均禁用。儿童及老年患者慎用。

 

各家论述

  • 《药材学》:对支气管喘息,甲状腺肿,某些高血压病,风湿及脓肿有效。
  • 《吉林中草药》:祛风湿。治风湿性关节炎。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蜂毒
分类:其它类
别名:蜜蜂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