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鹞鱼 中药海鹞鱼为动物赤魟等的肉

海鹞鱼的功效与作用: 益肾;通淋。主治男子白浊膏淋;阴茎涩痛。
 

海鹞鱼

拼音名:Hai Yao Yu

英文名:Red stingray

别名:蕃踏鱼,邵阳鱼,蒲鱼,锅盖鱼,魟鱼,石砺,少阳鱼,荷鱼,鲼鱼。

中药海鹞鱼为魟科动物赤魟花点魟及其近缘多种动物的。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取肉,洗净,鲜用,或冷藏备用。

 

原形态

赤魟,体盘亚圆形,平扁,前缘斜直,与吻端约成60°。一般重1~2kg,大者可达10~20kg,体盘长达1米,盘宽比盘长约大1.2倍。吻短,稍突出。眼小,眼球红与喷水孔等大。口小,波曲,口底具乳突5个,中间3个较大。外侧乳突细小。牙细小平扁,铺石状排列。幼体较光滑,头后正中有1个扁平结刺。成体自头后至尾刺前有一纵行结刺,约20余枚,肩区外各具结刺一短行,红1枚。眼后具一小群小刺,尾上几个结刺较大而尖利。腹鳍后缘平直,前后角均钝圆。尾细长,为体盘长2~2.7倍。上下方均具膜,上皮膜短而低,下皮膜明显延长。体赤褐色或绿褐色,大者色较深,于眼前,眼下,喷水孔上侧和后部及尾的两侧呈赤黄色;腹面白色,近边缘外橙黄色。

花点魟,体盘宽达1.5米以上,重100余kg。吻颇尖,相当突出眼颇小,稍突起,眼球比喷水孔稍小。口小,波曲,口底乳突4~7个,近中部2个最显着。牙细小,平扁,具横突,上颌30多纵行。腹鳍颇狭长,在雌体较短宽,里缘与后缘连合,外角圆钝。鳍脚平扁,后端颇尖。尾鞭状,很长,约为体盘长的3倍以上,上下皮膜幸免消失。具尾刺,在尾刺以前的尾部具一平扁鳞片狭带,尾刺后的尾部密被尖细鳞片。体背黄褐色或灰褐色,密具黑褐色圆形或多边形斑块,大斑与眼球约同大。尾具暗青色横环70余条。腹面淡白,边区褐色。

 

性味与归经

味甘;咸;性平;归肾经。

 

功效与作用

益肾;通淋。主治男子白浊膏淋;阴茎涩痛。

 

使用方法

内服:煮食,60~90克,鲜品150~250克;或熬油。

 

各家论述

治男子白浊冒淋,玉茎涩痛。宁原《食鉴本草》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