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 中药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

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瘿瘤;喉痹;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肿瘤;吐血;衄血;咯血;百日咳;肺热咳喘。
 

黄药子

拼音名:Huang Yao Zi

英文名:Airpotato Yam Rhizome

别名:黄药,黄药根,苦药子,山慈姑,金线吊虾蟆,薯瓜乳藤,铁秤砣,狗嗽,土芋,红药子,黄独根,苦卡拉,蓑衣包,黄狗子,猴姜七,毛卵砣,金线吊葫芦,金线吊蛋,黄金山药。

中药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块茎。黄药子栽种2~3年后在冬季采挖,把块茎径粗在30厘米以上的加工作药,其余的可继续栽培1年。洗去泥土,剪去须根后,横切成厚1厘米的片,晒或炕干,或鲜用。

 

原形态

黄独,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卵圆形至长圆形,近于土面,棕褐色,表面密生多数细长须根。茎圆柱形,左旋,无毛。单叶互生;叶柄较叶片稍短;叶片宽卵状心形或卵状心形,长5~16(-26)cm,宽2~14(-26)cm,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叶腋内有大小不等的紫褐色的球形或卵圆形珠芽(零余子),直径1~3厘米,外有圆形斑点。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下垂,常数个丛生于叶腋,有时基部花序延长排列成圆锥状;雄花单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针形,新鲜时紫色;雄蕊6,着生于花被基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常2至数个丛生叶腋,长20~50厘米,退化雄蕊6,长仅为花被片的1/4。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状长圆形,长1.5~3厘米,宽0.5~1.5厘米,两端圆形,成熟时淡黄色,表面密生紫色小斑点。种子深褐色,扁卵形,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的顶端,种翅栗褐色,向种子上方延伸,呈长圆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药材性状

多为横切厚片,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5~7厘米,厚0.5~1.5厘米。表面棕黑色,皱缩,有众多白色,点状突起的须根痕,或有弯曲残留的细根,栓皮易剥落;切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平坦或凹凸不平。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颗粒状,并散有橙黄色麻点。气微,味苦。以片大,外皮棕黑色,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木栓细胞壁微木化,内侧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近外方的基本组织有分泌道。维管束外韧型,散在。粘液细胞多数,含草酸钙针晶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石细胞长棱形而两端钝圆,或不规则椭圆形,卵状三角形,孔沟密集。淀粉粒长圆形,卵形,贝壳形或不规则条形,短径5~12μm,长径15~21μm,脐点点状。粘液细胞类圆形,短径95~160μm,长径150~300μm,含草酸钙针晶束,长50~117μm。分泌道含树脂状物。

 

药理作用

对甲状腺的影响:将含2~10露的黄药子饲料喂养正常大白鼠,4周后对体重及甲状腺功能(基础代谢,甲状腺重量及其含碘量)均无影响;黄药子对硫氧嘧啶与磺胺吡啶等抗甲状腺药物所造成的甲状腺肿(体重,基础代谢率,甲状腺重量及含碘量,血清蛋白结合碘等指标)无影响,而对0.1%硫氰酸钾造成的轻度甲状腺肿有对抗作用,黄药于对缺碘食物所致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表现在腆大的甲状腺重量减轻,腺组织和血清蛋白结合碘增加,对大白鼠自发性甲状腺肿亦能改善,黄药子的此项治疗作用可能是其中含碘所致。从湘西购得的黄药子每公斤含碘量14.3毫克,若一个病人每日服黄药子2钱,其中含碘约90μg,比人的日需量高些,无疑会增加甲状腺聚碘,迅速台成甲状腺素,血中甲状腺素浓度增加,抑制垂体前叶分泌过多的促甲状腺素,肿大的甲状腺因之缩小。但用含碘量较高的红药于(与黄药子同科)进行实验,不能解除硫氰酸钾的致甲状腺肿作用。

其他作用:黄药干酊剂与煎剂对离体蛙心和在位蛙心均有抑制作用,对离体兔肠亦表现抑制,对末孕家兔与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出现强直性收缩与节律性收缩,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可被苯海拉明所取消。黄药子上述作用酊剂较煎剂强而快。黄药子根茎的丙酮提取物注射于大鼠腹腔,可抑制进食。干的气性球根含皂甙,对豚鼠血的溶血指数为1∶30。黄药子提取物0.1毫克/ml浓度滴眼,对实验性兔单纯疱疹毒角膜病变有一定疗效。

 

药材毒性

黄药子对肝肾组织有一定毒性,而且与给药剂量,时间有关,如长时间服用黄药子,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血清非蛋白氮都有一定毒性,而且与给药剂量,时间有关,如长时间服用黄药子,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血清非蛋白氮都有一定影响。200%水煎剂半数致死量,口服为79.98克/千克,腹腔注射为25.49克/千克。

 

鉴别方法

  • 取黄药子粗粉0.5克,加水5毫升,振摇后,滤过。取滤液1毫升,加1%三氯化铁试液2滴,显绿色,并产生絮状沉淀。(检查酚类和鞣质)
  • 取黄药子粗粉1克,加乙醇10毫升,热浸约10分钟,滤过。取滤液滴在滤纸上,加1%香草醛盐酸试液,显淡紫色。(检查萜类)
  • 另取上述乙醇滤液,滴在滤纸上,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加热后显粉红色。(检查萜类,内酯等)

薄层色谱:取黄药子粗粉5克,加乙醇30毫升,在水浴上回流提取2h,滤过。滤液浓缩后作供试液。另取黄药子乙素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无水乙醇-环已烷(20:1,5:1)展开,喷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110℃烤10分钟,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樱红色斑点。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寒;小毒;归肺;肝经。

 

功效与作用

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瘿瘤;喉痹;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肿瘤;吐血;衄血;咯血;百日咳;肺热咳喘。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9克;或浸酒;研末1~2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数;或磨汁涂。

 

用药宜忌

内服剂量不宜过大。

 

药材处方

  • 《圣济总录》黄药汤,治吐血不止: 黄药子(万州者)一两,捣碎,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
  • 《百一选方》治吐血: 真蒲黄,黄药子等分。用生麻油调,以舌舐之。
  • 《圣济总录》黄药散,治鼻衄不止: 黄药子一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阿胶汤调下。 良久, 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
  • 《简要济众方》治疮: 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
  • 《濒湖集简方》治天泡水疮: 黄药子末搽之。
  • 《浙江民间草药》治缩脚肠痈: 干黄独一两,煎服。不可多用。
  • 《扁鹊心书》黄药子散,治缠喉风,颐颇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 黄药子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下。吐出顽痰。
  • 《圣惠方》治热病,毒气攻咽喉肿痛: 黄药一两,地龙一两(微炙),马牙消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蜜水调下一钱。
  • 《斗门方》治瘿气: 黄药子一斤,浸洗净,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忌一切毒物及不得喜怒。
  • 《浙江民间草药》降气治胃痛: 黄药(炒过),陈皮,苍术,金钱草各二钱,土青本香一钱五分。研粉服或煎服。
  • 《湖南药物志》治鱼口,腰膝疼痛: 黄独根五至八钱。水煎服。
  • 《江西草药》治睾丸炎: 黄独根三至五钱,猪瘦肉四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
  • 《江西草药》治扭伤: 黄独根,七叶一枝花(均鲜用)各等量,捣烂外敷。
  • 《贵州草药》治腹泻: 黄药子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
  • 《云南中草药》治疝气,甲状腺肿,化脓性炎症: 黄药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 《福建中草药》治瘰疬: 黄独鲜块茎二至三两,鸭蛋1枚。水煎,调些酒服。
  • 江西《草药手册》治百日咳。黄药子三至五钱。冰糖为引,水煎分三至五次服。
 

各家论述

  • 《本草经疏》:黄药根,解少阴之热,相火自不妄动而喉痹瘳矣。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热所伤故也。苦寒能凉血,得土气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
  • 《本草汇言》: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古人于外科,血证两方尝用。今入不复用者,因久服有脱发之虞,知其为凉血,散血阴矣。
  • 《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 《纲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 《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