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草 中药羊蹄草为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

羊蹄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肺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疮疖痈肿;湿疹;跌打损伤。
 

羊蹄草

拼音名:Yang Ti Cao

英文名:Sowthistle Tasselflower Herb

别名:紫背草,假芥兰,爆仗草,红背叶,叶下红,紫背地丁,野苦买,兔草,兔子参,乌疔草,喇叭红草,小蒲公英,七十二枝花,牛尾膝,紫背犁头草,山羊草,天毛草,土黄连,野芥兰,乳汁草,空筒单,千日红。

中药羊蹄草为菊科植物一点红全草。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点红,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茎直立或的基部倾斜,紫红色或绿色,光滑无毛工被疏毛,多少分枝,枝条柔弱,粉绿色。叶互生;无柄;叶片稍肉质,生于茎下部的叶卵形,长5~10厘米,宽4~5厘米,琴状分裂,边缘具钝齿,茎上部叶小,通常全缘或有细齿,上面深绿色,下面常为紫红色,基部耳状,抱茎。头状花序直径1~1.3厘米,具长梗,为疏散的伞房花序,花枝常2歧分枝;花全为两性,筒状,花冠紫红色,5齿裂;总苞圆柱形,苞片1层,与花冠等长。瘦果狭矩圆形,长约3毫米,有棱;冠毛白色,柔软,极丰富。花期7~11月;果期9~12月。

 

药材性状

全草长约30厘米。根茎细长,圆柱形,浅棕黄色;茎少分枝,细圆柱形,有纵纹,灰青色,基部叶卵形,琴形,上部叶较小,基部稍抱茎;纸质。头状花序干枯,花多已脱,花托及总苞残存,苞片茶褐色,膜质。瘦果浅黄褐色,冠毛极多,白色。有干草气,味淡,略咸。以干燥叶多者为佳。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羊蹄草煎剂,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棕榈酸和蜂蜜酸。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凉。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肺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疮疖痈肿;湿疹;跌打损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8克,鲜品15~30克;或捣汁含咽。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用药宜忌

孕妇慎用。《广东中药》

 

药材处方

  • 《岭南采药》治赤白痢证及远年便血方:羊蹄草猪精肉,煎服之。
  • 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治肠炎,腹泻方,一点红番桃叶,煎汤内服。
  • 《福建民间草药》治水肿方:一点红,灯心草,水煎,饭前服,日二次。
  • 《福建民间草药》治无名肿毒方,鲜一点红,红糖,捣烂外敷。
  •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喉蛾方,鲜一点红,水煎,频频含服。
  • 《广西中草药》治风热翳膜方,野芥兰,梅片,共捣烂,敷眼眶四周。
 

各家论述

  • 《岭南采药录》:治肠痔泻血,利小儿积虫,治五疳,开胃进食,解鱼毒。
  • 《福建民间草药》:活血消肿,利尿逐水。
  • 《陆川本草》:凉血消炎。治伤口感染红肿。
  • 《南宁市药物志》:止痛,消恶毒大疮,眼结膜炎。
  • 《生草药手册》:治乳疮,痢疾。
  • 《野生药植图说》:可作麻疹的洗涤剂。
  • 《广东中药》Ⅱ:清解大肠湿热,凉血生肌,消肿拔毒。治痢疾,脱肛(配火炭母),麻疹后热毒内困,赤眼,疮疖肿毒,湿疹痒痛,乳疮(外洗或捣敷),小儿生殖器红肿(外洗或内服)。
  • 《广西中草药》:跌打,蛇伤。
  •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湿热腹泻,感冒发烧,咽喉肿痛,口腔渍疡。
  •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抗菌消炎。治急性上呼吸道炎,肺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乳腺炎,慢性盆腔炎,痢疾,腹泻,毒蛇咬伤。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