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子黄
拼音名:Ji Zi Huang
英文名:Yolk
别名:鸡卵黄,鸡蛋黄。
中药鸡子黄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黄。
原形态
家鸡,家禽。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眼有瞬膜。头上有肉冠,喉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以雄者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较美,有长而鲜丽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壮,跗,跖及趾均被有鳞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药理作用
鸡子黄有镇静作用。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归心;肾;脾经。
功效与作用
滋阴润燥;养血熄风。主治心烦不得眠;热病痉厥;虚劳吐血;呕逆;下痢;烫伤;热疮;肝炎;小儿消化不良。
使用方法
内服:煮食,1~3枚;或生服。外用;适量,涂敷。
用药宜忌
冠心病,高血压,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者慎用。
各家论述
- 《本草纲目》鸡子黄,气味俱厚,故能补形,昔人谓其与阿胶同功,正此意也。其治呕逆诸疮,则取其除热引虫而已。
- 《长沙药解》鸡子黄,补脾精而益胃液,止泄利而断呕吐。
- 《伤寒》黄连阿胶汤,用之治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者,以其补脾而润燥也。
- 《金匮》百合鸡子汤,用之治百合病吐之后者,以其涤胃而降逆也。排脓散,用之以其补中脘而生血肉也。温润淳浓,滋脾胃之精液,泽中脘之枯槁,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补中之良药也。
- 《药性论》和常山末为丸,竹叶煎汤下,洽久疟不差。治漆疮,涂之。醋煮,治产后虚及痢,主小儿发热。煎服,主痢,除烦热。炼之,主呕逆。
- 《千金·食治》主除热,火灼,烂疮,痓。
- 《日华子本草》炒取油,和粉敷头疮。
- 《本草纲目》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
- 《本草再新》补中益气,养肾益阴,润肺止咳,治虚芳吐血。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