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实壳 中药橡实壳为植物麻栎或辽东栎的壳斗

橡实壳的功效与作用: 涩肠止泻;止带;止血;敛疮。主治赤白下痢;肠风下血,脱肛;带下;崩中;牙疳;疮疡。
 

橡实壳

拼音名:Xiang Shi Ke

别名:橡斗壳,橡碗子,橡豆子壳,橡子壳。

中药橡实壳为壳斗科植物麻栎辽东栎壳斗。采收橡实时收集,晒足干。

 

原形态

麻栎,落叶乔木,高15~30米,树皮深灰色,或灰黑色,具不规则深裂;幼枝黄褐色绒毛;后脱落。冬芽圆锥形,灰褐色,鳞片阔卵形,有毛。叶互生,叶柄长2~3厘米,有毛;叶革质,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具芒状锯齿,侧脉13~18对,直达齿端,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幼时有黄色短细毛,后脱落,仅脉腋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长6~12厘米,为葇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被柔毛,花被通常5列,雄蕊4,稀较多;雌花1~3个集生于新枝叶腋,子房3室,花柱3。壳斗杯状,包围坚果的约1/2,小苞片钻形,反曲,被灰白色绒毛;坚果卵球果或卵状长圆形,直径1.5~2厘米,高1.7~2.2厘米,先端圆形,果脐突起,栗褐色。花期3~5月,果期翌年9~10月。

辽东栎与麻栎的区别在于:叶柄长2~5毫米;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耳形或圆形,边缘具深波状圆齿;侧脉5~7对;壳斗浅杯状,小苞片扁平或背部凸起。花期5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壳斗杯状,直径1.5~2厘米,高约2厘米.外面鳞片状苞片狭披针形,呈覆瓦状排列,反曲,被灰白色柔毛;内面棕色,平滑。气微味苦,涩。

 

性味与归经

味涩;性温。

 

功效与作用

涩肠止泻;止带;止血;敛疮。主治赤白下痢;肠风下血,脱肛;带下;崩中;牙疳;疮疡。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汁洗。内服:煎汤3~10克;或炒焦研末,每次3~6克。

 

药材处方

  • 《仁斋直指方》治下痢脱肛:橡斗壳烧存性,研末,猪脂和搽。并煎汁洗之。
  • 《余居士选奇方》治肠风下血:橡斗壳,用白梅肉填满,两个合定,铣线扎住,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一方用硫黄填满,煅研酒服。
  • 《全幼心鉴》治走马牙疳:橡斗壳入盐填满,合定烧透,出火毒,研入麝香少许,先以米泔漱过搽之。
  • 《经验良方》洽风虫牙痛:橡斗五个,皂荚一条(均人盐在内)。同煅过,研末,日搽三,五次,荆芥汤漱之。
 

各家论述

  • 《唐本草》:为散及煮汁服,主痢。
  • 《日华干本草》:止肠风,崩中,带下,冷热泻痢。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橡实壳
分类:果实类
别名:橡豆子壳橡碗子橡斗壳橡子壳